李老师与大班幼儿面对面,自由地坐在塑胶地上。李老师对幼儿说,请你们想一个办法到老师面前来。乐乐想到了前滚翻,动作不怎么标准,就翻到了一边。对此,李老师恰当的说法是( )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》第十条规定,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,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。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。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。这体现的教育法基本原则是( )。
幼儿园教师王某带领小朋友们参加户外活动,王某时不时叮嘱小朋友们注意安全,彼此保持适当距离。可是淘气的天天还是将文文推倒在地,摔伤,对文文所受伤害应该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是( )。
某小区发生盗窃案,警察来到小区幼儿园,希望通过询问幼儿君君获得办案线索,幼儿园园长张某得知警察并没有联系上君君的父母,便拒绝了警察的询问要求,张某的做法( )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规定,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( )。
每次教学活动前,伍老师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做“请你跟我这样做”的游戏,每次动作都一样,小朋友们感觉有些乏味。这天伍老师又做这个游戏,她热情地说:“请你跟我这样做。”小英突然冒出来一声:“不想跟你这样做。”全班孩子哄堂大笑。对此,伍老师恰当的做法是( )。
继续游戏,根据小朋友兴趣调整游戏动作
小万大学毕业后来到幼儿园工作,他总觉得自己专业基础好,充满爱心,应付工作应该绰绰有余,很少参加教研活动,头两年还不错,可后来他开展活动的效果越来越差,因此有些苦闷。对小万老师的表现,下列说法中,不正确的是( )。
户外游戏时,小时在草地上发现了几只瓢虫,他开心极了,旁边的小朋友也围了过来,一起数瓢虫背上有多少个点,还把瓢虫放在手心,让它慢慢爬,这时老师过来对他们说: “脏死了,快扔掉!”小时立即扔掉了瓢虫。该老师做法违背的是( )。
“三皇五帝”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几大发展阶段中的代表人物,孙中山诗句“中华开国五千年,神州轩辕自古传”所称誉的是其中之一,该人物是指( )。
遗传一般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中出现的现象,下列选项中,对动植物遗传起决定作用的物质是( )。
童话是以儿童为主要叙述对象的文学样式,叙述的故事带有幻想和神奇色彩,下图中的形象来源于童话作品,该作品是( )。
我国民间故事有许多流传甚广的巾帼英雄,花木兰是其中的杰出代表,她女扮男装,代家人从军,其代替的是( )。
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后,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和币制,实行了“车同轨”“书同文”的政策。统一规范后的字体是什么( )。
小篆
篆书
Word中,双击“格式刷”可将格式从一个区域复制到另一个区域的次数是( )。
Internet上每一台计算机都有一个被分配的“地址”,其中Internet“地址”的英文缩写是( )。
以下选项中,与“军人—医生”逻辑关系相同的是( )。
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意思的游戏,特别能锻炼人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。按照“2+3+4→6820”,“3+3+2→9612”,“2+2+4→4816”,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( )。
材料:
刚入园的小班幼儿,萍萍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,穿着又脏又旧,总是哭着要妈妈,其他小朋友都不愿意和她玩耍,程老师温柔地拥抱她,牵着她的小手介绍其他的小伙伴和她认识。一天自由活动时间到了,只见萍萍又一个人呆呆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面,脸上毫无表情,一言不发。程老师见此情景,心想此时不宜和萍萍进行交谈,而是应该鼓励她和小伙伴一起玩。于是程老师叫来活泼开朗的小娜和萍萍一起玩玩具。小娜见萍萍不会玩,便教萍萍,两人很快就玩到了一起。为了增强萍萍的自信心,程老师有意让萍萍当值日生,协助老师一起发放和收拾餐具,并不断地表扬萍萍很能干,萍萍很开心,越来越自信了。在日常学习活动中,老师经常表扬萍萍,萍萍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。
问题:
从儿童观角度,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育行为。(14分)
材料:
这段时间幼儿园李老师一直被一件事情困扰着。 李老师发现,班上新来的小钰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。她见到陌生成人就会惊恐地往后面躲,在幼儿园里也不与同伴交流,不爱运动,拒绝参加班里组织的任何活动,总是自己默默地坐在小椅子上不让小朋友接近她。谁要跟她说话,她就嗷嗷叫,害怕得瑟瑟发抖。
通过多方了解,李老师得知小钰出生后就被人领养,后来,生父与养父发生纠纷,为了摆脱生父的纠缠,养父就带着她东躲西藏,3岁时又将她转给现在的养父母。现在的养父母开了一家饭店,为了生意,基本无暇顾及她,任她自己玩耍。饭店的服务员经常嘲弄她不会说话,使得她害怕成年人,拒绝与人交往,没有交流对象,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很慢。
面对如此情况,该怎么办呢?
问题:
请结合材料,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为李老师出谋划策。(14分)
材料:
让我们回到1000年前的1018年,当时的人对未来懂得不多,但相信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在未来不会有什么不同。如果1018年你住在中国,会知道到1050年可能出现朝代更替,辽国可能从北方入侵,也可能发生瘟疫,让几百万人丧命。但你也很清楚,就算到了1050年,大多数人仍然是农民或织布工,皇帝还是要靠人来组建军队和朝廷,男人的地位还是比女人高,预期寿命还是大约40岁,而且人体构造也绝不会有什么不同。所以,在1018年的时候,宋朝的穷人家会教小孩如何种稻或织布,有钱人家则是教男孩读经写字、骑马射箭,教女孩三从四德,当个好妻子。毫无疑问,这些技能到了1050年还是很重要。
相较之下,对于中国或世界其他地方到2050年会是什么样子,我们实在一无所知。我们不知道那时人类如何谋生,不知道军队或政府会如何运作,也不知道两性关系会是什么模样。到那个时候,有些人的寿命可能会比今天长得多,而且因为有了生物工程和直接的脑机接口,就连人体本身也可能发生前所未见的改变。所以,现在孩子学的各种科目技能,到2050年绝大多数可能没有什么用了。
目前有太多学校的教学重点仍然在于灌输信息。这在过去说得通,因为过去信息量本来就不大,而且就连那一点信息,也不断受到各种审查制度的阻隔。比如,如果你住在1800年墨西哥的某个偏僻小镇,就很难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。毕竟,那时既没有收音机、电视机,也没有报纸或公共图书馆。就算你识字,也能进入某家私人图书馆,书架上多半也只有小说和传道小册子,因为西班牙帝国严格审查当地印刷的所有文本,而且也只允许极少数通过审查的出版作品由外界输入。如果你当时住在俄国、印度、土耳其的偏僻小镇,情况大致也是如此。所有孩子都能学到读写技能,了解地理、历史和生物的基本事实,这其实是个极大的进步。
但是,在21世纪,我们被大量的信息淹没,而审查机构甚至都没有去阻挡信息的打算,反而忙于散布错误信息,或是用不重要的事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。如果你现在在墨西哥的一个偏僻小镇,有一部智能手机,光是看维基百科、TED演讲以及免费的在线课程,就可以花掉大把的时间。一方面,现在没有任何政府有能力隐藏它们不喜欢的所有信息。另一方面,现在想用各种互相矛盾的报道,无关紧要的话题来影响大众,完全是轻而易举。比如,全球民众现在想知道叙利亚的阿勒颇遭轰炸的情况,或是南极冰盖融化的最新情况,只要网点一下就能得到最新信息,然后网络上众说纷纭,实在难以判断哪些内容可信。正是因为只要点一下就能得到无数其他信息,也就令人难以专注。如果政治或科学看起来太复杂,我们很容易就会想看些可爱的猫猫狗狗、名人八卦。
在这样的世界里,老师最不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。学生手上已经有太多的信息,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息,判断哪些信息重要,哪些不重要,而最重要的是要能够结合这点点滴滴的信息,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。
事实上,西方自由主义教育的理想几百年来一直如此,但时至今日,甚至许多西方学校也从未实现这个理想。老师只是把资料硬塞给学生,再鼓励学生“自己思考”,就算这一代学生还没办法打造出一个有头有尾、有意义的故事,未来也总有时间让我们好好消化这一切,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。我们在未来这几十年所做的决定,将会影响生命本身的未来,而我们只能依据自己目前的世界观来做出这些决定。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无法对宇宙有整体的认识,生命的未来就只能依赖随机而决定。
《教育: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》
问题:
(1)在文中画线句“但时至今日,甚至许多西方学校也从未实现这个理想”中,“这个理想”指的是什么?请结合文本,简要概括。(4分)
(2)本文的标题是“教育: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。”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?请结合文本,简要分析。(10分)
阅读下面的文字,按要求作文。
黑人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,儿子问:“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?”母亲答:“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,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。”到了目的地,黑人司机坚持不收钱,他说:“小时候,我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,母亲说我们是黑人,注定低人一等,如果她的话换成你的回答,今天我一定会有不同的成就。”
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联想和感悟,写一篇论说文。
要求:
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;角度自选,立意自定,标题自拟;字数不少于800字。